近期企業家與高管間的話題總脫不開「數位轉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簡稱 Dx),而確實從 Google Trend 也看得出來自 2019 起漸攀升、在 2020 疫情爆發後彼此間不再可以任意接觸而開始走向高峰,至前(2022)年攀上觀察期間未曾見過的高峰。霎時間,所有人開始思考「什麼是數位轉型?適合我們的 Dx 容貌是什麼樣子?」這過往能拖則拖的課題。
簡單來說,數位轉型就是利用數位科技幫助企業優化過往問題、進而改變組織文化的改變過程。可以是一個系統、也能夠是 Google Drive 上的文件分享應用,能夠實踐到位並產生正向改變,這就是數位轉型(的過程)。
數位轉型定義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產業屬性與每家公司數位進化是完全不同的狀態,所以很難立即給你這答案。但是透過瞭解數位轉型的模型,你可以開始獲得初步輪廓。
用每個人都聽得明白的話就是:
數位轉型,泛指透過程式科技入植公司每一個角落帶來本質上的轉變,進而將營運模式優化、並傳送更好的價值給顧客的過程。透過這樣的改變,幫助企業文化再次活化。
以上面這段話而言,幾個發展 Dx 基本認知便可以很快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 做好長期實驗、分析、檢討的準備
- 不要對失敗、錯誤感到沮喪
- 勇於持續創新,為公司找出更好解決方案
然而,這樣還是沒有辦法找到你需要的數位轉型模型,對嗎?是的,因為還有幾個重點必須先清楚。
目標第一
數位轉型一詞由「數位」和「轉型」組成,正因如此,常常有人將重點放置於前面的「數位 Digital」而將真正核心價值「轉型 Transformation」忽略,本末倒置的結果可想而知。
相對數位,你應該更重視如何將「轉型」帶到自己的團隊當中。
不同性造成的落差
前面提過 “產業別及公司別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所以數位轉型沒有標準答案”,即使是在同一產業生態圈裡,基於不同企業文化與不同作業流程,數位轉型也會產生決然不同的容貌。這裡舉大家害怕卻又不得不去的牙科產業為例,看看會產生什麼樣的差異:
- 品牌商 - 數位轉型可以是如何將原料供給、生產管理、金流控管、及運輸物流串流至體制外系統,取得實時資訊,進行更有效率的管理轉變。
- 牙材商 - 數位轉型可以是如何管理顧客(牙醫師)關係、提高滿意度、及持續穩定產出銷售的管理轉變。
- 牙醫師 - 數位轉型可以是設備儀器產出的用戶資訊轉化成治療的基礎參考,並串接院所內病患資訊,掌握下一次回診時間及治療進度的管理轉變。
這還是處於「單位」層級,若再向下一層級到達更小組成分子「個人」,更會因職務、性格、對數位熟悉度的差異性而產生對 Dx 不同的認知及樣貌。
這樣的落差,沒有透過熟悉數位科技者的分析人員詳談釐清目標,並沒有辦法克服。若貿貿然投入成本進行改革,也只是盲目的瞎忙一場。
數位轉型的定義通則已在上面提過,然而實際輪廓卻是因產業、公司、個人而異,所以只要符合這原則都應被視作正在進行 Dx 的一個過程。
為何數位轉型很重要
一家企業有可能因為經營者自覺、也有可能是客戶建議、更有可能來自內部某人的苦心提醒而採取了數位轉型的決定,然而無可否認的事實是:2020 發生的 Covid-19 疫情方興未艾,讓眾多企業認知到數位的必要性(原本多為能拖則拖的態度),與能帶給公司的長遠價值。
來自 IDC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20 年全球企業用於數位轉型的預算成長 10.4%、達到 1.3 兆美元(甭數了,直接告訴你:12 個零)規模;而知名數據公司 Statista 更舉出 2024 年全球將花費 2.4 兆美元,相比 2020 年將會是短短四年便成長 85%!
究竟 Dx 能為公司帶來什麼樣的好處,造成全球如此趨之若鶩?看看我們整理給你以下數據便不難理解 ——
- Deloitte:45% 企業表示進行數位轉型後產生正面影響,毛利有所成長。
- RedHat:84% 哈佛商業評論受訪者認同更多的嶄新商業機會在公司完成數位轉化後出現。
- PTC:專案執行者認為 Dx 帶來營運效率改善 40%、更快接軌市場 36%、及符合顧客期待 35%。
- McKinsey:B2B 企業回報 Dx 完成後產生 10-20% 成本降低與 10-15% 營收增加。
- Forrester:27% 品牌商表示透過 Dx 聚焦改善客戶體驗,產出較前一會計年度多 13% 的客戶體驗。
- McKinsey:聚焦顧客體驗(Customer Experience,CX)改善執行的 Dx 可提高客戶滿意度 20-30% 與 20-50% 營收。
- Fortinet:39% 執行者預期將在 Dx 開始執行後 3-5 年開始採收成果受益。
試想:有什麼辦法能讓企業在未來 2-3 年裡提高營收?Dx 或許就是你在找尋的解決方案。
從另一個角度,Covid-19 強迫原本還不重視數位化的企業必須正視這樣的問題,因為當顧客開始採取更多數位化渠道進入轉換階段時,難不成作為賣方的你依舊固守傳統之道、深信人們會在全體免疫後回到疫情發生之前嗎?
「我們已經在消費者端看到 “數位” 極速上揚趨勢,而這將是賣家不可忽視的趨勢」麥肯錫 McKinsey & Company 數位部門全球最高主管 Rodney Zemmel 表示。當全球知名的管理諮詢公司高階主管大方分享此一動態時,你還能對數位轉型不重視?
解構 Digital Transformation 框架
雖然開頭我們便提及數位轉型可以因為產業、公司、個人的不同需求與挑戰而有所差異,但是這裡面仍舊有些基礎通則會橫貫(近乎)各式各樣需求,在其中擔任起骨架的角色。下面可以看到一些常見的聚焦元素:
- 商業模式
- 改革創新
- 科技模式
- 顧客互動
- 組織文化
這些元素雖然有著各自的背景、執行方式、目標及顧慮,然而作為專案轉型小組的領導人便應透過通透理解這些需求,並端出如何讓科技成為實踐關鍵的轉型策略,才能真正完成目標任務。
數位轉型專案小組成員選擇
相信你一定清楚要將一件事情辦妥,「人」是重中之重、是成功與否的關鍵點,數位轉型亦不例外。如何挑選小組成員將成為“透過數位達到轉型”的首要課題。
這部份將會在後面預定排程出刊的《如何挑選正確的數位轉型小組成員》做出更完整的詳述,這裡我們將僅關注三大方向:
- 角色身份,ie. 體制內職工 / 委外合作團隊
- 專業範疇,ie. 資訊工程 / 行銷 / 業務
- 人格特質,ie. 學習能力 / 溝通能力 / 領導能力
試著從這三個方向調出你認為小組成員最需要的條件,再依這些條件從人員中篩選;如果真的物色不到實際符合條件者,委託外界團隊是一個相對保險且低成本的途徑。
舉一個前陣子豐潮品牌制作所遇見的顧客情況為例:評估過後我們建議最適切的體制內人員以確保專案進展如期,但該公司老闆仍按自己喜惡進行了成員選擇,甚至指派一名對數位近乎陌生的員工為體制內專案負責人。如預期,連最基礎的流程都搞不清楚狀況下,更甭提對程式整合提出任何實質建議了。
選錯參與轉型專案的人,什麼數位轉型、什麼再創高峰,都只是春夢一場罷了 —— 興奮,但不會有結果。
如何開始數位轉型?
如果將 Dx 議題擺到檯面上詢問 10 間公司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資訊長),你很有可能會獲得 14 種答案,因為當中有 2-3 位甚至會給出一種以上的答案。數位轉型就是如此客製、如此不定。正因如此,選擇一條最能適應的流程才會幫助到自己及企業。
我們舉出的流程僅為範例之一,未必 100% 適合你與公司,但作為參考範本應是不錯的選擇。
在我們的觀點裡,啟動數位轉型流程基本是以下步驟:
-
- 確立數位轉型對公司的意義
- 評估團隊現有籌碼
- 確立數位化的途徑
- 找出正確成員並取得認同參與、付諸行動
- 創建路線圖(含願景、量化目標、時間期程、要解決的問題)
- 確認所有需要的資源(人力、預算、技術)到位
- 讓全公司知悉並準備迎接改變
- 開始數位轉型流程
轉型之前,後續有來
這篇文僅是我們近期專題「數位轉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開頭,相信你已經開始具備了雛形概念,接下來將聚焦 Dx 各階段議題與步驟。如不想錯過,立即成為《豐潮誌》讀者,更新便寄出、訊息不漏接。
如果你曾參與一間公司轉型的過程,便清楚期間要投入的資源與心力絕非易事,尤其對於作為 In-House 一員,內部縱橫溝通便耗去不少精力,再加上籌備小組乃至針對執行期困難排除的話簡直是一場不停歇 2-3 年的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