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SUBSCRIBE

與世界分享你閱讀的好料 ▸▸
EmailFacebookLinkedIn

學習好市多 Costco 用內容行銷創造媒體客戶熱潮

C.MKT MAKES COSTCO TRENDY
數據迷亨利 發佈於 August 9th, 2023

若說 Costco 是國內賣場運用行銷成功將人流轉換為金流的範例,無人會反對。如果我們說他們運用大量內容行銷就巧造銷售佳績,你又如何看待?內容行銷隨著網路生態改變也走出不同的道路,小有小玩、大有大作,從低門檻的品牌部落格文章到高水平的遊戲整合,只要你有正確的策略加以創意與技能,為自家品牌創建一個值得喝采的內容平台不會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鑑於不少人在臺企內推展內容行銷時面對主管對此策略質疑的這道關卡便卡關,繼上次的《大家風範:IKEA 成功內容行銷關鍵》開路之後,這次讓我們聚焦另一個擁有龐大行銷資源的品牌 Costco 如何跨媒體品牌、用戶、及部落客構建起堅固的內容行銷堡壘。

奔跑前先學站:正確描繪定義消費者畫像

除計畫目標以外,另一個需要被正確掌握的資訊就是「消費者畫像 Consumer Demographic」 -

品牌通過收集分析消費者社會屬性、生活習慣、消費行為等主要訊息數據後,繪出不同用戶的商業全貌,可視為用戶訊息標籤化的一個過程,目的是是讓企業擁有足夠的訊息基礎以快速找出精準用戶群體並挖掘出用戶需求等更廣泛的商業資訊。

當你開始應用消費者畫像時,才能進一步理解行銷的受眾目標,否則只是瞎子摸象、胡亂投彈。

消費者畫像標籤分眾

要完整繪製出一個消費者群體需要觀察力及客觀性,在繁如天星的訊息巨集理出有用的資訊,才算是完成階段需求。將群體資訊進行剖析分類,便能快速進入整理的過程:

基礎分眾 Demographic Segmentation

數據化基礎標籤,如:性別、種族、歲數、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狀態、信仰等基礎資訊。



地理分眾 Geographic Segmentation

此類標籤可協助品牌以地理位置進行分眾,可視需求劃分至需要的細度,如:社區、郵遞區號、城市、省份、國家。

消費心態分眾 Psychographic Segmentation

此訊息給予品牌更多群體經濟資訊,包括社交級別、個性、甚至生活型態,以英國 National Readershhip Survey(簡稱 NRS)所規劃的社群類別為例:

  • Social Grade A - 上高層行政/專業主要管理職位
  • Social Grade B - 中層行政/專業主要管理職位
  • Social Grade C1 - 監督批核/初階管理職位行政或專業職位
  • Social Grade C2 - 主技術人員
  • Social Grade D - 半技術人員
  • Social Grade E - 退休人員/最低階工作人員

英國 National Readershhip Survey(簡稱 NRS)所規劃的社群類別

NRS 分類法係基於工作職務進行區隔,未必 100% 符合你的需求,所以發展出一套經濟分類法作為描述消費者群體收入支出能力的標準是管理人員或行銷人員應多加思考的重要課題。

分類法重點在於 “透過數據分析與資料巨集分類令自身與經營團隊更清楚掌握輪廓”,所以消費者畫像建模系統並不會是只有橫向分類,各分類下也必須具備縱向發展的空間,才能達到精準的條件,這點必須注意。

本次取樣的消費者畫像

相當好奇 Costco 2017 年度行銷操盤手握有的標準客戶畫像是什麼樣輪廓的模型,但如上一段所說 “透過數據分析與資料巨集分類令自身與經營團隊更清楚掌握輪廓”,在沒有基礎數據的分析下只是浪費時間的瞎猜。不過,我們可以從其它資料裡看見些許的蛛絲馬跡:

  1. Investopedia:「典型好市多消費者年收入為 USD$ 100,000(約 NTD$ 3,000,000)」
  2. InfoScout:「Costco 顧客收入多為高收入者,並與收入水平呈現降比(會員最高佔比者為年收入 USD$ 125K 或更高,次高者為低一點的 USD$ 100–125K,越低收入者佔比越少)」

很難想像高收入者會去跟風掃貨吧?這股熱潮未必是由高收入者或高學歷者催生的,但是不能說這些購買潮裡沒有他們的親友。從高收入者的經理人到賣場裡奔跑搶購的消費者,這中間的差異在於行銷所推動出的人潮如何被觸發,又基於什麼理由走出彼端裝置螢幕步入賣場轉換?

你不會在這篇文裡看見完整的臺灣 Costco 消費者畫像,但文章閱讀完畢時發現在自家品牌官網或實體賣場裡可以創造購買潮的契機模式。

取樣背景

本次討論聚焦於 Costco 擁有龐大追蹤族群的聯合新聞網與蘋果日報用戶行為表現,探索好市多如何活用網路媒體有效推動線下賣場一波又一波的無休止購買潮。

以下為本次取樣過程的設定條件,供有興趣的朋友作為參考(心急者請直噴 Chapter2 “好市多 Costco 與媒體一起構建的內容行銷潮”):

好市多 Costco 新聞內容條列

  • 預期目標:1) 觀察內容行銷軌跡;2) 挖掘議題操作策略;3) 確認內容行銷運用後的效益
  • 取樣時間:Apr/2/2016 - May/24/2018 逾二年期
  • 取樣媒體:聯合新聞網、蘋果日報
  • 取樣形式:品牌於取樣媒體上之內容,詳細可連結原始檔案閱讀
  • 備註事項:1) 基於各分店自理臉書粉絲專頁理由忽略社群行銷操作之變數;2) 媒體挑選方式自於性質的不同;3) 部份相關新聞因判讀為百分百新聞事件而排除於取樣外;4) 表單中 "Topic" 議題的判讀與內容行銷應用為主觀判斷;5) 閱讀數取自蘋果日報因僅其有於頁面內提供

超過二年期的取樣數共 575 條,來自於二媒體的佔比分別為:

好市多內容行銷取樣結構

  • 聯合新聞網 174 則(30.26%)─ 內容行銷應用 24 則(13.79%)
  • 蘋果日報 401 則(79.74%)─ 內容行銷應用 49 則(12.22%)
  • 總二者合併計算共 575 則,內容行銷應用佔比 13%(73 則),引述產出之內容 42.61%

發佈時間工作日與休假日之比例為:

  • 工作日 437 則(76.00%)
  • 休假日 138 則(24.00%)

把 575 則內容進行將協助我們將更快掌握到美國賣場品牌如何應用內容行銷徹底喚醒消費者轉換動能,並在各種頻道裡有效延長議題影響力與影響時間長度。

好市多 Costco 與媒體一起構建的內容行銷潮

我們曾在其他文章裡反覆提及過一個觀念:

內容行銷的學習曲線長且弧度較大

內容行銷的學習曲線

要能夠成功將內容行銷內化至一個品牌行銷佈局裡需要時間,如果再加上人員對此策略應用熟悉度和品牌過往基礎差異等變數,成果展現需要相對長的時間,但所產出的成果較沒有使用者更顯豐碩而紮實。換言之,如何在內化過程裡兼顧既有行銷方針和培養起品牌專屬內容行銷策略便需要智慧將過程的負面影響度降至最低。

這樣的論述在本次觀察裡獲得一個明顯的佐證,發生於 2017 四月前後的差異證明先前的學習歷程已獲得結論並產出實際可應用的策略。取樣時間裡有 2 次明顯的議題操作成功引導閱聽族群轉換成貢獻金流消費者,下面我們將一一解開你我熟悉的議題如何自醞釀到追風的真實“造王手法”;同時也將揭開如何透過內容教育消費者逐漸形塑出品牌希望的教育者畫像。

首先,先認識這兩年餘取樣裡出現的品牌運用介質(medium)和角色列於下方:

  1. 介質 ─ 內容媒體
  2. 介質 ─ 社團/論壇
  3. 角色 ─ 高忠誠度/高參與度之用戶
  4. 角色 ─ 影響力中心(Influencers,取樣裡為部落客)

在這裡必須強調 “並非每一個部落客發佈的品牌內容一定為業務配合”,許多部落客為了餵給自身頻道養份時常會將時下主流話題內化至內容中,包括這次取樣裡出現的多位部落客分享,未必是業配但卻具備高度品牌元素在其中。

之前 “紫衣狂潮” 話題興起時便出現大量 Kuso 內容,甚至衍生出諧音避免淪為被指控的 Seafood 網路用語,這些內容均為趁勢抬升瀏覽率,不在與自身頻道相關話題裡缺席而存在。如果你的品牌能夠海納百川或話題性十足,也同樣能時不時地在其中獲得不少 Free Promotions;在那之前,先提昇品牌質感和討論度才是你真正應該聚焦的環節。

厚奶茶 ─ 牛刀小試,獲取數據作足準備

還記得引起喪屍潮的「厚奶茶」嗎?2017 九月底時出現了一款讓全臺消費者瘋狂追捧的產品,不只每天打開電視就是聽見這名詞,連手機上訂閱的新聞頻道或 LINE 群組也是叮咚響不停地報導相關資訊,似乎那一陣子沒喝到就是落伍的感覺!不只讓製造商義美與通路商好市多笑呵呵,更是讓怪象滿坑滿谷地出現在全臺。

好市多用內容行銷掀起厚奶茶風潮

針對指定時間段裡於取樣媒體內出現的相關內容共 37 則,全數列出沒有必要(相信實際上會進行全數點擊閱讀者應該也是寥寥可數),這裡列出者係為按發佈時間先後排序 TOP8 相對其它頁面擁有更高閱讀數者(僅列出蘋果日報內容,聯合新聞網無提供閱覽數):

事實上,從知行者的取樣裡發現,最早以「厚奶茶」為議題的內容係為發佈於 2017–09–03 的《連自家門市都買不到 好市多瘋搶這款奶茶》但閱覽數僅為 51,334 views(我懂,一般網站頁面可能離這數據還很遠,但這是一個相對比較),無疑與身處討論熱潮起點 2017–09–23 的《大媽狂掃》瀏覽數有著天差地遠的差異。

厚奶茶議題潮

我們在網路上搜尋多時試圖找出這段 “失落的二十一天” 些許蛛絲馬跡,但很可惜並沒有發現任何行銷手段發生在這段期間裡,不過,專注網路數據統計的「網路溫度計」一篇文章引起了我們的興趣,閱讀過後找到了一些可以解開我們疑惑的觀察與數據:

  • 2017–09–01 由東森新聞雲一則新聞《奶味爆炸厚!「奶茶新霸主」3大瓶135 網暴動:衝好市多了》拉出一小波破千回應討論,但這股看似起頭的熱議潮並沒延續,為疑似製造話題熱度的操作跡象;
  • 2017–09–02 訊息從新聞擴散至社群,TOP5 熱門回應者不再是新聞頻道,臉書與批踢踢開始出現在其中,但熱度依舊僅維持一天;
  • 2017–09–23 開始,由蘋果日報和東森新聞一起以新聞洗版,讓討論熱度再次拉回至 2017–09–01 水平產出破千討論;
  • 2017–09–30 議題爆發,由網路不公開社團「爆料公社」領軍以一支大媽狂掃產品視頻開始正式揭開為期約 15 日熱潮。

有發現了嗎?這股熱潮並非由單一媒體或特定頻道獨力推高,而是由一波波綿密相扣的行銷安排,從冷淡到開炒再至大火沸騰,有如一齣走位得宜的舞台劇,令行銷人看得怡然自得。掀起熱潮始於那 “掃貨三大媽” 奔入賣場並將架上貨品層層堆疊進至購物車裡的那一天開始。

在 TOP8 內容裡,屬「內容行銷」應用的內容僅出現一篇 2017–10–26《抓到了!她說厚奶茶就藏在這件「免排隊」商品裡》,在蘋果日報裡貢獻 177,685 views。

請注意,相對其後十一月的「黑購」話題裡應用內容行銷比例,本檔期內容行銷應用僅可說是實驗性質操作,並非是真正的行銷主力大軍。

「厚奶茶」行銷期間不只成功誘發搶購人潮,同時透過話題延展得以為同年十一月正式登場目標為完售的「黑色購物節」延伸話題和扣緊消費者目光;當然,也從這一次開始讓我們更確認臺灣人是一個相當喜好跟風的群體,只要妥善運用這樣的手法加上適當宣傳,人流轉金流並不是太難的事情。

黑色購物節 ─ 與美同步牛肉端出,內容行銷動能大爆發

如果「厚奶茶」已經讓你感恩行銷、讚嘆內容能夠造就的盛潮,那麼首次由 Costco 引入首次「黑色購物節」(下稱 “黑購”)檔期操作便會讓你覺得久久興奮無法自己。

Costco 用內容行銷掀起黑色購物節

掀起的「黑購」購物潮首次正式降臨臺灣,各地消費者無一不聞雞起舞響應來自美國文化裡重要的購物祭,當然媒體更不會放過成為這股熱潮的推手角色,一起來看看這一個檔期裡蘋果 TOP8 高瀏覽內容:

不若之前「厚奶茶」由神祕三大媽掃貨揭開序幕,這次「黑購」算是相當中規中矩地將節日由淺入深推高人潮,但同樣不忘堅守 “別人有,我也要” 原則向市場傳遞:『嘿,這可是第一次黑購,而且已經開始有人 Stand By 準備衝刺了』訊息。

從這次行銷檔期安排看,我們發現 3 件有趣的事情:

  1. 媒體在宣告活動起跑時擔任了重要的傳遞者角色 - 聯合日報於 2017–11–08《跟進美國!台灣好市多首推黑色購物節 價格會很殺》及 2017–11–09《好市多黑色購物節 折扣很殺》二文不斷強調價格下殺再下殺;而蘋果日報第一次出現相關關鍵字內容則為 2017–11–09 發佈之《好市多殺很大!「黑色購物節」將首度襲台》,不難看得出是為品牌運作之後的消息;
  2. 媒體向市場投遞 “殺很大的黑購還沒有人來排隊”,企圖以訊息推送儘快產生線上好奇族群與願意前往排隊的人潮;
  3. 蘋果日報將位處各地之分店進行分點報導,將消費者好奇心透過在地化資訊充份提高前往賣場意願度。

如果你細看本檔由蘋果發佈之 TOP8 內容,很快便可以發現:

內容行銷成功擔任高流量加速器

在這個議題的內容裡處處可見內容行銷身影,而且屢屢創造高瀏覽數。我們知道內容行銷旨於先協助消費者後再獲得品牌黏著度和關注度,利用 “幫助消費者更聰明消費” 概念形塑出理想的典型消費群體:

Costco 黑色購物節議潮

仔細看看,此檔中創造超高流量的內容均由內容行銷應用內容拿下,姑且不論最終好市多端的銷售量如何,光以品牌能見度與網路討論度便已遠遠高於同期它牌賣場,成功為品牌創造話題並深化品牌印象。

麥擱奧啊啦!奧客長期轉型教化班

這次取樣裡另外一個令人無法忽視的議題在於 “奧客”,即一些違反賣場規定或社會常態認知的顧客行為高達 121 則,佔比 21%。

透過網友(無論是否為營業現場職工或相關參與人員)在特定賣場主題的社群社團專頁內提出,提高議題討論度:

本次取樣中,除少數內容引述轉載自部落客或其它媒體,許多關於奧客行為的內容均來自上列社團或專頁:

看到這裡,你若說出 “這有什麼好奇怪?現在媒體就是如此操作啊,東抄西拷” 就很可能錯過看見現代行銷裡非常重要的一環「論壇行銷」─ 讓我們假設如果在論壇裡議題最初的發起者部份係行銷公司或品牌內行銷人員以 Costco 消費者身份發文或參與討論,對於單純消費者身份的人來說,一則 1X 則回應和 1XX 則回應,你會更關注哪一則?

說穿了:認真就輸了。那麼,這麼作能有什麼好處?因為參與閱讀討論的網友將會獲得哪些行為是不為人所愛的進而透過學習留於腦中。

這就是一個標準內容行銷的過程 - 透過知識分享(知識不一定需要像是本文硬梆梆的形式)以教育形式成功形塑典型消費者並改善消費者行為,這樣柔性過程與一則存在於媒體上的內容,你認為哪一種資訊接受方式更受用:媒體餵給與自主討論?



從好市多 Costco 看見的 5 道內容行銷課題

相較 2016 年,2017 對於好市多來說是行銷豐收的一年,不僅成功掀起「飢餓行銷」實作題的社會動態,更讓更多民眾願意花上更多時間關注品牌在市場的行為,讓原已穩站賣場龍頭的品牌具備更高帶動市場風向的能量。

取樣過程裡,許多數據明顯指出 2016 與 2017 年度擁有很大的行銷策略落差,無論是基於內部行銷主管更換還是體制外承包行銷廠商替代,都證明了品牌具備的動能足以撼動市場消費,將人流轉換金流。這個過程裡,即使是整理資訊進行分析的知行者也受益不少,在這裡整理出來,希望能給予正在思考運用內容行銷轉換人流為金流的行銷人與品牌主。

決定內容行銷學習曲線長度和弧度

在這次觀察 Costco 的過程裡,我們發現有一個明顯的分水嶺在品牌行為歷程裡存在 ─ 2017 四月

  • Apr/2017 之前 ─ 與其他同質性品牌操作無異,所發佈之內容鬆散無明顯統整性
  • May/2017 之後 ─ 展現具備策動力的策略,從醞釀至發酵期控制在相對短的時間段裡

經由 2016 透過各媒體送出內容所累積下的數據是一個令人垂涎三尺的數據寶庫,懂得運用便是品牌動能的基礎。

內容行銷需要較其它行銷策略更大幅度的學習曲線,所以讓每一次行銷活動都可為此策略提供學習曲線提供養份,才是策略制定者的重要課題。這裡簡單提供 4 點縮短學習曲線的要訣:

  1. 做好相關的數據蒐集分析
  2. 設置理解程度自我檢查點
  3. 持續練習應用,並不忘重複檢視
  4. 不因錯誤或熟悉便停止應用

如何看待即便知道可能成績不會太好卻必須執行的行銷活動為一次有效的數據實驗機會,是每一位行銷人與主事者必須擁有的涵養,唯有將學習曲線的起點弧度與實踐時間點制定確認,才能為真正醞釀完整能量的決定性活動舖設成功基石。

推動用戶生成內容 UGC 是一個持續的帶領過程

在前面段落裡,我們將「教育顧客」作為 Costco 發佈內容的目的之一獨立出來檢視,如我們不斷強調用戶生成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之於品牌發展的重要性。

但是,UGC 究竟應該如何開始才會有效呢?從開始一個專屬品牌的話題標籤再至自有的討論平台是一個不錯的流程。

現有許多集結不少網友存在的論壇網站存在,像 Mobile01卡提諾巴哈姆特Dcard 都是不錯的出發處;社群網站裡提供的#話題標籤則是擁有橫向查閱的特性,包括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Pinterest 都是你可以著力發展之處。

Dcard 逐步在臺灣狹隘社群應用裡走出自己的路

以本次取樣時間段看,575 則新聞有 245 則由用戶群聚的社團論壇或部落客應用品牌產品產出的內容,高達 42.61%。無論發文者本身是什麼樣的身份,透過具備高知名度的媒體一發,很多不熟悉行銷運作的消費者便會開始產生『這話題最近很熱』的感受。

話題被頻繁觸發需要時間養成,開始不一定只能夠期盼網友自主發起,讓自有帳戶成為發起者也是選項之一,甚至於一開始的回應討論都可以由自己人組成。當話題成勢時,網友在沒有人引導的狀態下會依舊一直持續討論。

UGC 是一個很長的帶領過程,當標準用戶還沒願意花上時間討論時,時常需要人推一把,讓話題從文字轉為具有生命力的畫面,才有可能觸發後續討論。這一把,可以是你,也可以是長期與品牌有深層互動的用戶,最重要的是讓討論開始,才能透過討論發現更多標準消費者在意的面相進而修整適合品牌的話題。

主動出擊,把品牌內容延伸到用戶存在的每個角落

這次取樣裡,有兩個 Facebook 社團牢牢抓住了我們的視線 -「Costco 好市多商品經驗老實說」與「Costco 好市多消費經驗分享區」,由於太多的人為操作軌跡存在於其中,讓我們不得不假想:當中有著不少寫手存在,甚至此二社團成立的創建人有可能是品牌相關人士都有可能。

兩大 Facebook 好市多主題社團

品牌寫手進入擁有廣大用戶的討論平台開始拋出議題,透過討論養成再藉媒體推送至更廣大群體中,讓更多人關注議題。

除了前述的論壇與社群之外,臉書主題社團也是一個很好的選項。如果現有的社團便已經擁有許多成員,試試融入其中,積極參與討論,直至有更多的用戶持續回饋你的意見之後,再成立類似的主題社團也不遲。因為平台需要經營維繫,不夠人氣的社團招牌很難吸引新成員加入,除了增加成員之外,讓討論熱度維持在一定水平也是課題,所以不妨先作一個 “寄生獸”、待時機成熟再跨出建立才為上策。

在此舉出三大品牌衛星站,是豐潮品牌認為相當適合用於貫穿如此觀念的範例:

用戶就是一切,如何讓你經營的平台擁有人氣並引起討論,是行銷人在這個世代裡重要課題。

好壞兼修才是品牌具有生命的證據

你有曾經試圖要刪除用戶在品牌社群貼文或 Google Map 上的差評嗎?回想看看,當下是什麼理由促使產生這個念頭,然後再試試回答這個問題:

差評比較差,還是無評比較差?

當一名用戶願意花時間給出評價(無論正負),都代表用戶對於此品牌有著某程度上的關連性,正評處理還算好處理(誰都愛,不是嗎?),遇見差評時反而是品牌透過網路展現處理客訴態度的大好機會,即便他說“下次再也不來”,品牌願意正面面對這樣一個評價並積極處理,反而能讓“在意顧客”的印象留存於其他顧客心中,甚至是留下此差評的人。

本次取樣 Costco 新聞裡,你不會發現是一面倒唱頌好市多有多好、活動有多吸引的訊息,同樣可以發現反向的網友抨擊被寫於其中。我們假設這是真實而被媒體推送的訊息,品牌端是不是反而擁有“類直播”處理客訴的機會,甚至也可以運用其他帳號為這類訊息 +1 或用不同角度談出看法?

讓品牌擁有生命力」才是這個世代裡品牌需要追尋的定位,唯有品牌活起來才會讓閱聽族群或追蹤者願意和品牌互動。當下次遇有用戶給出真實的聲音時,別急著否認,改採一種更開放態度面對並協助他們走過心情不美麗的過程,往往能夠使得顧客重新回到與品牌互動的軌道上,甚至好過於過往。



內容創建只是內容行銷的起點,成功傳播才是重頭戲

同於第二點提到的文章,我們預測了 “內容聲量擴增就是絕對”、也就是品牌如何將內容交遞到正確的消費者眼前,形式、時間、頻率等都將會是關鍵性因素。

本次取樣裡,由用戶(含部落客)、媒體所共同構築的訊息潮透過媒體手上掌握的渠道推送出去,以適當的訊息形式交遞至 Costco 會員面前,才有可能引起 2017 那兩波行銷高峰(還不含 2018 年發生的衛生紙之亂)的熱烈迴響。

許多品牌行銷在規劃部落客或論壇行銷時,總狹隘地侷限於 “讓影響力中心幫品牌發聲提高觸及率與能見度”,忽略了其實這些影響力中心同樣是自己的準顧客,如何讓這些準顧客用跳脫既往的業配形式打出可以保送品牌上壘甚至回本壘的全壘打,才是硬功夫決勝點。

結論

從 2016 走過 2017 年底,好市多 Costco 用內容行銷成功策動消費族群走出戶外衝向賣場搶購,參與品牌為顧客準備的特別活動,即便至 2018 五月底尚未看見他們擁有新一波的醞釀動作,但是深信走過 2016 觀察期、2017 執行爆發期,無論內部行銷團隊或體制外行銷協力團隊都已經胸有成竹地掌握如何再次策劃出令人激動行銷企劃的關鍵數據。

你的品牌呢?決定用什麼理由切入內容行銷策略,從幫助消費者開始創建品牌印象?想想之後不妨在下方留言處分享給我們你的計畫,一起討論。

相信這篇內容有效幫助你進一步掌握需要的資訊(不然也不會看到這邊)。快來將想法快分享給這世界,憋著離線可是會中內傷。另外,你有想法與預算就能委託高經驗值的豐潮品牌制作所團隊介入協助,快速斬獲需要的品牌進度。

大夥兒聊聊

SHARE YOUR THOUGHT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更多精采內容

RELATED ARTICLES